分会场专题四十:产业组织理论(一)

2017-10-26  点击:[]

分会场专题四十:产业组织理论(一)分论

        第十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产业组织理论(一)专场于20171015日上午在宁夏大学文荟楼214教室进行。来自香港大学、山东大学和广东财经大学的三位经济学学者分别就产品重新定位竞争、高铁能否改善企业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和融资约束对我国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等做了精彩的报告。本论坛由广东财经大学的肖曙光教授主持,评论人分别为广东财经大学的肖曙光教授、香港大学的从佳佳博士和山东大学的李欣泽博士。  

     第一位报告人是香港大学的从佳佳博士,其报告的文章是《competition with  product  repositioning》。首先,基于企业对于产品的重新定位是一种常见行为和重新定位对于企业是有成本的但是可控的研究背景下,作者以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做出的灵活和保守的两种决策时市场资源占有率为立足点,对企业选择不同应对方式时所带来的利好程度进行分析,得出在一定的条件下保持死板更利于企业。基于此,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了企业在扩张性市场下选择保守性的决策更为有利,而在收缩性市场下采取灵活性决策也不一定会很吃亏。其次,本文还由此延伸到社会福利与消费者剩余上,得出了在单边平衡即保守性企业不必损害保持灵活性竞争企业的利益的情形下会获得更高的社会福利与消费者剩余。  

    来自广东财经大学的评论人肖曙光教授肯定了本文采取了逆向思维的方式,得出灵活与死板是否吃亏取决于市场的处在扩张还是收缩。同时,肖曙光教授指出本文隐含假设了竞争企业之间层次几乎相同,并认为文章只建立了直线模型,可以加入环形模型使文章更加丰富。  

    第二位报告人是山东大学的李欣泽博士,她报告的文章是《高铁能改善企业资源配置吗?——来自工业企业数据库和高铁开通的微观证据》。首先,基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和高铁需求的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受到了高铁开通的影响。本文选择了从微观的角度即企业层面切入,对高铁开通是否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高铁开通对不同行业的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等方面展开分析,希望验证高铁能改善企业资源配置的。基于此,作者利用了三方面的大量数据构建了计量模型,核心分析了高铁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得出了高铁的开通提高了企业自身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高铁的开通提高了企业自身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等结论。其创新点在于以微观角度切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的不足;利用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并结合百度地图API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来自香港大学的评论人从佳佳博士与李欣泽博士就县级程度的坡度检验和影响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提出了三点个人的建议:其一,该文所使用的方法会导致误差过大;其二,他认为高铁对企业的影响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网状的;其三该文以百度地图作为研究设备会存在误差。  

第三位报告人是广东财经大学的肖曙光教授,其报告的文章是《融资约束对我国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融资约束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是新兴的一个细分研究方向,提出该研究方向整体上还处于经验实证研究阶段,缺乏更深层次的机理与理论探讨等问题。本文选择了中间效率MIE和最终效率TIE为立足点,进行了融资约束(FC)对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和融资约束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两个方面的分析。基于此,作者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以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选取了2011-2014年度的平衡面板数据,核心分析了FC-MIEFC-TIE两种关系。得出FC-MIEFC-TIE都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但FC-TIE的倒U型关系较脆弱,这与FC-IE呈单调线性关系的主流观点明显不同的结论。  

      来自山东大学的评论人李欣泽博士和肖曙光教授对融资约束中所派生的三种效应的不同叠加组合和影响不同地区、不同企业融资的方式等进行了讨论,提出该研究方法应该增加对每一种效应的单独分析使文章更加完善。  

 

(文:熊芹)

上一条:分会场专题四十一:劳动、人口经济学(三)
下一条:分会场专题三十九: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