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2023级研究生耿强艳、高睿、杨萍、孔维杰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并做“宁夏大学气候变化与数字经济专场”汇报,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马倩主持本专场。

研究生耿强艳报告论文题为《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论文基于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效应、传导渠道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中间品替代效应和融资效应三个渠道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机制分析表明,国家在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职能,实施具有指引性的灵活政策工具,能够有效促进国家产业快速转型升级。

研究生高睿报告论文题为《轻关易道:“一带一路”倡议与共建国家出口韧性提升》。论文基于2009—2022年各国出口相关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共建国家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共建国家的出口韧性,主要通过在需求端拓宽出口集约边际和广延边际,在供给端降低出口成本三种渠道,特别是对于高收入国家、开放水平高的国家和治理能力强的国家有更强的提升作用。

研究生杨萍报告论文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 ESG 表现》。论文将“一带一路”倡议作视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22年间中国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来评估该框架对企业ESG绩效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显著增强了企业的ESG绩效;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通过减轻企业的融资压力和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两种途径来提高其ESG绩效;异质性分析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对ESG绩效提升效果在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并排除了“营改增”政策的干扰。

研究生孔维杰报告论文题为《Causal Chains in General Aviation Accidents: The Role of Unsafe Pilot Behaviors in Different Accident Types》。论文通过分析1996年至2023年间中国发生的143起通用航空事故的数据,并使用“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对其中120起与飞行员相关的事故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应用了因果因素分类、机器学习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出致命和非致命通用航空事故中的因果链。研究结果表明,违规行为是致命事故的关键因素,而决策失误在非致命事故中更为常见。进一步研究显示,组织管理因素与这些失误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影响了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以及飞行员的不达标行为,包括资源管理、组织流程、组织氛围、不充分监督和监督违规等方面。

现场的老师与学生对论文进行了深入点评和提问,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最后,会议主持人马倩进行了总结发言,感谢北京大学提供论文交流场地,并表示希望本次研讨会能为参会学生带来启发,助力他们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同时,鼓励学生勇于走在学术前沿,拓宽思维,提升研究的多维度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