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上午,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教工党支部联合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系教工党支部,开展“党建+业务”支部结对共建主题党日活动暨《农村发展与治理》研究生课堂实践活动。来自两学院的教工党员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农村发展研究生共30余人,先后走进银川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闽宁镇立兰酒庄,以“行走课堂”为载体,在田野实践中深化党建与专业融合,书写“党建红”引领“产业绿”的育人新篇,实地走访宁夏特色产业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强国与乡村振兴使命。

殷红子熟:在艺术与自然中解码产业升级
上午9时,师生一行抵达第一站——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这座灰白建筑群与1500多亩枸杞田相映构成田园综合体,是以唐代诗人刘禹锡“殷红子熟照铜瓶”为灵感打造的文化地标。庄园打破传统展馆模式,以开放式场景体验为核心,打造集种植观光、艺术打卡、研学食宿于一体的“枸杞生活共同体”。一号馆“明心堂”采用极简主义建筑风格与水景设计营造出禅意空间,师生在会议室“知行学堂”开展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农林经济管理教工党支部书记王琳瑛老师结合课程指出:“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升级,更是文化与生态价值的再发现。百瑞源以艺术赋能田园,为‘农业+文旅’提供了新范式。”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庄主郝晓琴在座谈中言道:“做农业,一要有家国情怀;二要有创新精神;三要对未来永远充满信心。”农学院教工党员代表侯贤清老师即兴发言:“感谢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党建引领下特色产业的创新活力。通过支部结对共建、学科优势互补,探索服务特色产业的精准方案。”当看到百瑞源通过“五位一体”模式实现从种植、研发到文旅的产业闭环时,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一粒枸杞”背后的品牌升级密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5位研究生同学积极踊跃提问,在产业发展、品牌打造、淡季破圈等各个方面与郝庄主进行互动。

立兰酒庄:闽宁镇里的紫色振兴传奇
上午10时许,师生驱车驶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闽宁镇,在电视剧《山海情》取景地之一的贺兰山东麓核心产区,前往立兰酒庄展开“行走课堂”的第二站。立兰酒庄续写着“干沙滩变金沙滩”的产业传奇,作为二级列级酒庄,其砾石土壤种植区、创新架型葡萄园与橡木桶酒窖,构成“七分种植、三分酿造”的立体教案。在品鉴环节,师生们通过“看色、闻香、入口”三步法感受览翠葡萄酒的风土表达,感知了葡萄种植与土壤生态的关联:从枸杞到葡萄,宁夏特色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尊重自然、科技赋能”的双轨思维,这正是党建引领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走进酒窖,幽暗的灯光下,排列整齐的橡木桶与不锈钢发酵罐诉说着葡萄酒的“诞生密码”,详细展示从穗选、除梗、粒选到破皮入罐、低温发酵、橡木桶陈酿的全流程工艺,正如立兰酒庄马成云经理讲述的:“每一瓶葡萄酒的风味,都是风土与时间的共同叙事,而党建引领下的技术攻关,就是让这份叙事更加动人的内核。”

自2020年以来,农林经济管理教工党支部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将支部组织生活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构建起“党建引领—田野调研—产业洞察—人才培养”的“行走课堂”闭环体系。活动结束后,参加《农村发展与治理》课程的研究生们纷纷表示:“从枸杞的“殷红子熟”到葡萄的“紫色梦想”,看到的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担当。作为新时代农科学子,我们当以知促行、以行践知,让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光彩。”此次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既是两个学院以党建为纽带,串联起产业、生态、文化多维实践场景,落实“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的创新探索,更是以实践育人推动教育强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生动写照。未来,经济管理学院和农学院将继续深化“党建+产业+人才”协同模式,“行走课堂”将继续扎根乡土,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三农复合型人才,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宁夏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