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场专题十三:贫困问题研究分论坛
第十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贫困问题研究谈论专场(分会场—专题十三)于2017年10月14日下午在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文荟楼211教室进行。来自宁夏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的四位经济学学者分别就偏向贫困增长的概念及测度方法、六盘山特困片区多维贫困地理识别及精准扶贫对策等研究领域做了精彩的报告。本场讨论会由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冬梅老师主持,评论人分别为浙江财经大学的洪兴建老师和宁夏大学文琦老师。
本次90分钟专题讨论主要由四篇论文构成。
第一位报告人是宁夏大学的文琦老师,其报告的文章是《六盘山特困片区多维贫困地理识别及精准扶贫对象》。首先,基于在人口大迁移、重城轻乡等环境下所导致的各种“乡村病”与农村“不留人”的发展趋势下和政府扶贫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等背景下,指出了六盘山特困连片区属于多维贫困的典型研究区。本文选择了该地区各项导致贫困的因素如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等为立足点,对各项致贫指标展开了分析,希望对六盘山特困片区达到精准扶贫的目标。其次,作者利用田野调查方式,从该地区的贫困发生率方面展开研究,核心分析了教育、技术、劳动等对该地区的影响。另外,由于该文章的实验贫困发生率偏高,还有待继续深入分析。
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的洪兴建老师肯定了文老师的文章具有针对性、深入性和动态性,探讨了出现贫困发生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来自各项因素的权重偏差以及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第二位报告人是宁夏大学的王天琪博士研究生,其报告的文章是与黄立军老师合著的《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研究》。首先,文章基于农地流转规模扩大,流转形式多样,流转对象范围内的资本下乡越来越热,经营农户承包地和大面积的土地租赁越来越多等研究背景下,指出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吸引外资,带来资金及技术资源才是现代农村发展的有力保障,资本下乡通过流转土地投资农业成为必然趋势。基于此,作者以演化博弈理论为基础,选择农地转出方和基层政府为立足点,核心分析了农地转出方与农地转入方之间的静态博弈和农地转入方与政府之间的动态博弈等几个方面。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农户和企业的收益越高,则农地流转越快;农户依赖农地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农地流转等。其创新点在于分析的是资本主导下的土地流传问题。
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的洪兴建老师承认了该研究土地问题选题的困难性。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不太主流,且得出的结论过于浅显,应该在分析过程中对于研究对象更加细分。
第三位报告人是宁夏大学的高越红硕士研究生,其报告的文章是与冬梅老师合著的《生态知识与生态意识的实证研究——来自宁夏的证据》。首先,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移民既是过去生态环境的破坏者,也是其受害者,因此,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更加迫切地需求。其次对于移民而言,除了关注其收入的持续增长外,移民的生态知识传播、教育和生态意识的提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本文立足于生态知识与生态意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希望制定合理的政策提高移民的生态意识,预防移民迁入地环境恶化,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速度的目标。作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宁夏地区的相关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实证分析来进行研究,核心分析了异地搬迁(西海固地区-->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无土安置(农户主要收入:以外出打工为主,农业为辅)两个方面。主要得出生态移民生态知识程度越高,生态意识越强;尽管农民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不同,但其生态知识对生态意识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等结论。
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的洪兴建老师提出结构方程模型对于研究分析有一定优势,且与作者在认识和行为上具有差异性的观点上达成一致,但是也提出该文章在内容上缺乏对样本产生方式的描述,且文章在教育和性别的论证和结论上是不相匹配的。
第四位报告人是浙江财经大学的洪兴建老师,其报告的文章是《偏向贫困增长的概念及测度方法》。本文主要侧重于介绍偏向贫困增长的概念,其中包括偏向贫困增长的内涵即贫困者从经济增长中获益“更多”。首先介绍了比较的三种基准、绝对和相对的三种语境。其次作者采用综合指标测度法、随机占优法作为偏向贫困增长概念测度方法。最后在基于CHNS的经验分析是采用了数据说明、描述分析(农村)、贫困指标变动、随机占优四种方法。主要得出了:第一从匿名性的角度看,我国农村和城镇绝非偏向贫困增长,一定程度上还为偏向富人增长;从非匿名性的分析角度看,我国农村和城镇均呈现出二阶相对偏向贫困增长。第二虽然城镇样本容量相对农村要少,结论的普遍意义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是非匿名性方法是分析偏向贫困增长首先应该具备的意识。
来自宁夏大学的文琦老师肯定了洪老师的研究,并与洪老师在研究方式上进行了讨论。
(文:熊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