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会场专题三十四:“一带一路”与向西开放研究分论坛(一)
第十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一带一路”与向西开放研究分论坛(一)于2017年10月14日下午在宁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进行。来自长沙理工大学的洪联英、西南财经大学的吴钢和上海海关学院的姚海华分别就我国境外产业园区扶持战略分析、中国出口到“一带一路”的产品增长及质量升级和中国企业出口附加值的动态演化及其区域差异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了的论文报告。本次报告的主持人是来自宁夏大学的杨韶艳老师。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长沙理工大学的洪联英,她此次参会论文的题目是《我国境外产业园区扶持战略分析——以湖南企业“走出去”为例》。该论文从生产率异质性出发,构建中小企业走出去与扶持境外产业园区理论分析框架,并以邵商为主体的湖南省境外产业园区经验分析,阐明通过扶持境外产业园区战略,可促成企业与政府合力,有效破解上述困境问题,并为政府制定和实施新开放型经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走出去稳步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通过上述研究,她提出了几条政策建议:1.着力提升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水平。2.合理调整产业定位,促进境外产业园特色化和专业化发展。3.政府与商会积极引导和培育园区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企业,集中其优势资源发挥作用,积极培育园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4.充分发挥行业商会的组织连结和信息传递机制作用。5.建立高效的政府、产业园区和企业的三方沟通协调机制。
来自北京大学的何帆老师对于报告中“无优势企业”的定义与为何建立产业园区如此高成本高风险的方式提出了疑问,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论述。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吴钢,他此次参会论文的题目是《中国出口到“一带一路”的产品增长及质量升级:基于“产品-国家”二模动态网》。文章根据2010年后中国出口增长率连续大幅下滑、国家层面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中国产品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一个“产品-市场”二模动态网络、中国产品出口“一带一路” 仍有很大的可供挖掘的发展空间四个事实提出了2010年后中国出口增长率连续大幅下滑,出口增长发生了怎样的结构调整,“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有利于中国外贸结构转型升级、如何基于“产品-市场”二模动态网络来直接解析出口增长及其结构演变、“一带一路”可挖掘的空间应该怎样开发和发展这四个问题。最后通过对数据的描述分析,得出了“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及地区对于中国质量提升产品出口的支撑力度和市场容度变得越来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正成为中国出口剔除廉价和劣质产品的主要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正成为中国新产品的主要试验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仍然是中国产品市场扩展的核心地区、“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及地区是支撑中国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市场这五个结论并且提出了中国各种增长边际类型的产品如何去面对国际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中国各种产品的出口策略是如何演进发展、什么样的产品在主导着中国产品出口转型升级的未来的研究方向。
与会者对于文章结论所适用的市场提出了疑问,对于不同国家的市场是否还是适合的,作者通过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产品销售的地位不断变化且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于通货膨胀影响的消除解答了此疑问。
第三位报告人是来自上海海关学院的姚海华,他此次参会论文的题目是中国企业出口附加值的动态演化及其区域差异。该论文通过对现实中国的加工贸易占比在持续下降,最新数据显示加工贸易在外贸出口中的占比已不到30%的状况提出了加工贸易到底是转型升级了;还是在全球价值链上被低端锁定了;如何评价这三个问题,并通过2000-2013年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增值率、2000-2013年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增值率分布、2000-2013年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增值率分布的年度差异、中国所有加工贸易企业DVAR分布的年度差异分解、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DVAR分布的年度差异分解、中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DVAR分布的年度差异分解、西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DVAR分布的年度差异分解的分析得出了我们所向往的高附加值的企业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的结论。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吴钢老师对于文章做出了点评,他提出如果将报告中的一些理论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分析中国企业,会产生更大的效果。作者表示,这也是他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和规划。
(文:杨名扬 )